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健康生活(0002) - 基改玉米

基改玉米


玉米是主要的食物來源。但是玉米容易受鱗翅目昆蟲的威脅 (例如玉米螟和玉米穗蟲等),科學家則轉入一種來自蘇雲金桿菌的基因,導致鱗翅目昆蟲死亡。該桿菌以往常被用作液體噴灑在作物上讓害蟲食用來除蟲。因為鱗翅目昆蟲有這種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特異受體,但人類、其他動物跟傳粉昆蟲並沒有發現這樣的受體,因此被廣泛認為對人體、野生生物和傳粉昆蟲幾乎無害。不過,根據綠色和平組織歐洲分布的最新研究,此菌的毒素對小老鼠的肝臟可能有輕微損害 [1] 。另外,2008 年奧地利政府發布科學研究結果,證實基因改造玉米會導致白老鼠繁殖力下降 [2]。

全球基改玉米種植概況


基因改造玉米是目前全球四大基改作物之一 (其他三大作物分別是黃豆、棉花與油菜) [3]。全球截至 2013 統計的基改玉米生產區域大約有五千七百四十萬公頃,主要生產國為美國、阿根廷、加拿大、南非、烏拉圭、埃及、菲律賓與南美洲。全球基改玉米目前佔玉米總生產量的 32% [4]。


全球基改玉米種植面積 (單位:公頃。資料來源:[4] )

到目前為止 (2015/02/21),國內衛福部審查通過的基改玉米 (含單一品系與混合品系) 的產品共有 58 項。想進一步了解詳細資料可以到衛福部官網查詢。

如何分辨基改玉米

首先,要想避免直接或間接吃到基改玉米真的不容易,因為以玉米為原料的加工食品不計其數,即使像醋這類的商品也有可能是用基改玉米蒸餾來的。麵包也多含玉米成分在裡面。而且,基改玉米也是餵食工業化養殖動物的主要飼料,所以消費者購買這類肉品也跟吃進基改食物差不多。

不過,能避免還是盡量避免吧。分辨基改玉米的方法網路上可以找到的資料:

1. 基改玉米:甜脆、飽滿、體形優美、頭顆粒尾差不多 [5][6]。
    (感謝讀者 Akura 的提供的意見。) 筆者到參考的網站 [5] (農業知識入口網)上發現該文是參考 [6] (阿波羅新聞網)。而且,筆者也看到 [5]  的駐站專家有補充:基改的作物在外觀上是無法分辨的。而且,筆者也覺得要知道是否 "甜" 脆應該也不太容易也沒有標準。 因此,以此方式 (外觀與味道) 來判斷是否是基改玉米應該是不可靠的。

2. 因為要避免直接或間接吃到基改食品,最好購買標明非基因改造的 100% 有機產品 [7]。
    如果已製成加工成品 (例如罐頭),應該只能看包裝上是否有標示出來吧。


從加工成品的包裝來判別基改或非基改的食品 (圖片來源:施河、黃啟穎,2013 [8])

3. 如果進口農產品上有美國生鮮產品運銷協會的PLU條碼,且:

如果條碼是四位數的:
             3, 4 開頭的就是一般種植。

如果條碼是五位數的:
            8 開頭就是基改產品
            9 開頭就是有機產品

不過,目前國內食藥署似乎只有要求進口的玉米跟黃豆需要有標示「基因改造或含基改」等字樣 [9]。例如:
在美國一般種植的小檸檬可能是 4033,一般種植的大檸檬可能是 4053。
那小顆的有機檸檬則為 94033,大顆有機檸檬則為 94053 [10]。



參考資料:

[1] V.V. Mackedonski & N. Nikolaev & K. Šebesta & A.A. Hadjiolov. The Oxidation of Methanol with Air over Iron Molybdenum and Iron-Molybdenum Oxides (abstract). J. Am. Chem. Soc. 1972, 272 (1): 56. doi:10.1016/0005-2787(72)90033-0.

[2] http://www.greenpeace.org/hk/news/stories/food-agriculture/2008/11/ge-harm/

[3] http://bc.zo.ntu.edu.tw/GMF/jsp/guest/show.jsp?MasterNo=4&SlaveNo=9&DetailNo=11&NotifyNo=76

[4] http://www.gmo-compass.org/eng/agri_biotechnology/gmo_planting/257.global_gm_planting_2013.html

[5]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http://kmweb.coa.gov.tw/knowledge/knowledge_cp.aspx?ArticleId=909357&ArticleType=A&CategoryId=&kpi=0&dateS=&dateE=

[6] 阿波羅新聞網,http://tw.aboluowang.com/2013/0719/320024.htm#sthash.YJSaW51v.dpbs

[7] http://cht.naturalnews.com/chtbuzz_buzz000175.html

[8] 施河、黃啟穎 (主編),2013,普通高級中學基礎生物,南一書局

[9] 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311/201311211342346.html#.VNxxiPmUeHs
      http://web-inlife.com/?q=node/214

[10] http://www.consumerreports.org/cro/news/2010/05/what-do-plu-codes-say-about-your-produce/index.htm






2 則留言:

  1. 參考資料五我覺得沒可信度 所以如何分辨的第一條 應該是錯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您的提醒,發文中已作修改。再次謝謝您不吝提供您寶貴的意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