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選擇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選擇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投資理財(0013) - Options:美股選擇權

美股選擇權

交易所

美國的 NYSE 跟 Nasdaq 是大家所熟知的股票交易所,可是選擇權並不是在他們的股票交易所交易的。以下這些交易所有提供選擇權交易 [1]
-- BATS Global Markets (BATS):Options
-- Boston Options Exchanges (BOX):Options (Equity)
-- CBOE C2 (CBOE2):Options (Equity)
-- CBOT (ECBOT):Future Options (Agriculture, Equity Index, Fixed Income)
-- 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 (CBOE):Options
-- CME:Future Options (Currency, Equity Index)
-- GEMINI:Options
-- ISE Options Exchange (ISE):Options (Currency, Equity, Equity Index)
-- MIAX Options Exchange:Options
-- NASDAQ OMX (NASDAQOM):Options (Equity)
-- NASDAQ OMX BX Options Exchange:Options
-- New York Board of Trade (NYBOT):Future Options (Agriculture, Equity Index)
-- 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 (NYMEX):Future Options (Energy, Metals)
-- NYSE AMEX:Options (Equity, Equity Index)
-- NYSE Arca (PSE):Options (Equity, Equity Index)
-- NYSE Liffe US (NYSELIFFE):Future Options (Metals)
-- Philadelphia Stock Exchange (PHLX):Options (Equity, Equity Index)

履約

CME Group (擁有四個主要交易所: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OMEX 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 紐約商品交易所) 選擇權是美式選擇權,買方於到期前任何一天均可提出要求履約。而因時間價值的關係,通常在到期前三、兩天才會發生,但並不常發生。

通常個股選擇權都用美式;指數選擇權幾乎都是用歐式的。雖然歐式的選擇權只會在到期日履約,但是投資者還是可以在履約日前提前平倉。[2]

 在有發放股利的情況下,美式買權提前履約 (Early Exercise) 有可能是有利的。因為在除息日 (Ex-Dividend Date) 時,股價會下降,買權價值也會隨之下降。因此在除息日前提前履約有可能是有利的。

美股選擇權的到期日有中長期到超過一年的 (甚至到三年的),一般稱為 Long-Term Equity Anticipation Securities - LEAPS。個股選擇權和指數選擇權都有 LEAPS。[3][4]

合約

個股選擇權應該大都是用美式選擇權,採實物交割 (Physical Delivery),也就是在到期/履約時會從客戶帳戶中交割標的股票。一個合約 (Contract) 是 100 股意思。也就是說,如果賣出一個賣權 (Put) 合約,一旦需要履約時,就是需要花錢買下履約價 x 100 股的標的股。

交易費用

記得買賣時還是需要佣金 (Commission),。在 CBOE 的佣金是 USD$14.95。Scottrade 則是 USD$7 + USD$1.25 每個合約。

如果期權執行和指派的費用則是 $17。

另外還有一個監管費 (Regulatory Fee),這似乎不是固定的金額,交易所與券商可以自己訂。就筆者所知,有些收取每個合約 USD$0.0235 [5] 的監管費。

保證金

保證金的計算可以參考 CBOE 的網站

想試試身手嗎?


網路上有些網站提供虛擬帳號讓投資者小試身手也可以累積經驗,他們的系統會提供虛擬資金,讓你利用真實的行情跟交易流程來買賣。

例如:

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

OptionsXpress.com


想開戶?


參考以下的網站比較一下再開戶吧:

Online Broker Review

Purch: 10 Top Ten Reviews




參考資料:

[1] Interactive Brokers LLC

[2] The Options Industry Council

[3] Investopedia LLC.

[4] 台灣期貨交易所

[5] OptionXpress.com


免責聲明:

以上資料是筆者在網路上蒐集來的,雖然筆者有儘量蒐集自可靠的網站,不過還是請讀者自己再次確認資料的可靠性,請恕筆者無法負責任何的損失。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投資理財(0010) - Options:外匯選擇權

甚麼是外匯選擇權?


顧名思義就是選擇權的標的商品就是外匯的意思。當買賣雙方約定在履約日以雙方事先約定的價格,進行某一約定數量的外匯的交割。賣方必須承擔在合約規定的日期,依約定價格賣出一特定數量(金額)的貨幣的義務。而買方為獲得該權利,須支付權利金給賣方。買賣方的權利義務跟股票和指數選擇權差不多,只不過交易的商品有所不同。還有就是,有些銀行可提供外匯存款與外匯選擇權組合的衍生商品。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投資理財(0008) - Options:台指選擇權

選擇權可以應用在許多領域,包含外匯,黃金還有股票指數等等。這裡談談以台灣加權指數期貨為交易標的的選擇權。只要把"指數"當作"商品"一樣的觀念,而實際的點數如8000點或9000點當作"指數"這個"商品"的價格,其實就不會難懂了。

以買進買權為例,當投資人預期台股會有不小的漲幅,則可以考慮買進一口 (或多口,視投資人意願而定)買權,並依約繳付權利金。如果如預期般有一段相當幅度的上漲,則該投資人自然可以有差價的利潤。而當初跟他交易 (賣出買權) 的投資人,因為預期股市會狹幅震盪或下跌,在這次的交易中則會因而損失部分或全部保證金(視漲幅的多寡而定)。

例如,老王預期股市會大漲,於是買了一口 6 月到期的買權,履約價是 7800 點,權利金是 200 點 (在台指選擇權,每一點的成本是 50 元)。所以,老王須付權利金是 50元 x 200點 = 10000 元。如果到六月時,台股的的漲到超過 8000 點,老王才有利潤,因為老王有付了 200 點的權利金 (7800 + 200 = 8000)。假設點數漲到了 8100 點,則老王的利潤就是 100 點 (8100 - 8000 = 100),結算時每一點乘上 50 元之後,老王的利潤就是 5000 元。

台指選擇權跟期貨一樣每個月都有結算日,因為有結算的壓力,所以投資人如果無論獲利或損失,能等待的時間都是相當有限的,如果有利潤可以及時獲利,不一定要等到結算日。

台指選擇權的結算日是本月,下兩個月,再加兩個季月。以目前五月份為例,則市場上流通的契約結算月份即為 5, 6, 7 跟 9 和 12 月,其中 9 跟 12 月即為兩個季月。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投資理財(0006) - Options:選擇權常用詞彙 (相關名詞)

一、買權 (Call Option) 與賣權 (Put Option) :
買權是讓持有人有買入標的物的權利;賣權則是讓持有人有賣出標的物的權利。買權或賣權的交易就如同買賣雙方共同訂立的契約,明定未來的某個時間點要以什麼的價錢來行使買的權利或賣的權利。
二、履約價格 (Exercise Price or Strike Price) :
如前述,買賣雙方所約定的交易價格即是履約價格。該履約價格是在買進或賣出買權或賣權時(就相當是訂立契約時)就已經敲定了,與履約時的市價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市價仍會影響契約的買方履約與否的決定。
三、結算日或到期日 (Expiration Date or Maturity Date)
契約有時效性,買賣選擇權時會明訂(也可以說是買賣的同時需要選擇要買賣何時到期的契約)到期日。到期日時需要履約,不過如果是指數型的選擇權則會將點數換算為現金來結算。
四、標的物或標的資產 (Underlying Asset) :
就是買權或賣權契約中交易的實質標的商品。許多商品可以用選擇權的模式來交易,在這裏我們主要談的是大盤指數和股票。
五、權利金 (Premium) :
買權和賣權的買方需要支付給賣方以獲得執行買或賣的權利的價金。而因選擇權市場上有不同的到期日與不同的履約價,所以權利金包含的兩種價值:內含價值(Intrinsic Value)與時間價值(Time Value)。
六、價內 (In the Money) :
用口語一點,就是讓擁有買權或賣權的人有獲利的價位。就買權而言,當市價大於履約價格就算市價內。而對賣權來說,當市價小於履約價格就算價內。
七、價外 (Out of Money) :
就是讓持有者處於虧錢狀態的價位。就買權來說,當市價小於履約價格即是。
八、內含價值 (Intrinsic Value) :
簡單的說就是履約價與市價的差額。不過對買權與賣權來說,仍然有點差異。對買權來說,內含價值是市價減去履約價的部分。對賣權來說,內含價值是履約價減去市價的部分。例如買入的買權是$110 而市價是$100, 則內含價值就是$10。
九、時間價值 (Time Value) :
權利金超過其內涵價值的部份。就如同在履約日期未到之前,對該標的物價格由價外到價內或由價內到深度價內的期望值;不過這個期望值會隨著到期日的接近而遞減,尤其越接近到期日遞減速度會越快。
十、保證金 (Margin) :
選擇權賣方需要繳交的保證金以作為履約的保證。
十一、平倉 :
將原有部位沖銷。例如:原有部位是買進的買權,沖銷時就是將該買權賣出以平倉。同理,如果原有部位是買進的賣權,則需要賣出該賣權以平倉。
十二、Delta :(風險係數之一)
就是標的物價值每變動一個單位,權利金會跟著變動的單位數。例如,Delta = 0.4 代表標的物的價值每變動一個單位,權利金價格也會跟著變動 0.4 個單位。
十三、Gamma : (風險係數之一)
用來衡量當標的物的價值變動時,Delta 值增加或減少的比例。
十四、Theta : (風險係數之一)
用來顯示選擇權時間價值遞減的速度。當 Theta 的負值越大,選擇權的價格受到選擇權到期日的接近的影響也越大。以台指選擇權為例,Theta 值如果是 - 2.70 ,則表示隨著到期日的接近,該選擇權價值就減少 2.70。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投資理財(0005) - Options:選擇權的四種基本交易型態



選擇權可分為買權 (Call) 與賣權 (Put) 兩種權利;而交易的角色又可分為買方 (Buy) 與賣方 (Sell) 兩方。所以,四種交易型態就是這兩種權利與兩種角色的交互組合:
一、買進買權 (Buy Call)
當預期未來市場有較大漲幅時,此策略有機會獲得無限的報酬。

二、賣出買權 (Sell Call)
當預期未來市場將震盪走跌時,此策略可賺取權利金。

三、買進賣權 (Buy Put)
當預期未來市場有較大的跌幅時,此策略有機會獲得無限的報酬。

四、賣出賣權 (Sell Put)
當預期未來市場將震盪走高時,此策略可賺取權利金。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投資理財(0004) - Options:真有這麼完美嗎?



既然有好就有壞,應該找不到那種那麼完美的投資工具讓投資人穩賺不賠沒風險還能有高報酬率的啦!那有什麼該小心的呢?
一、風險有限:
如果聽人告訴你說選擇權的風險是有限的,那只是鼓勵你投資罷了。就好像說買股票的風險也是有限的是差不多的。因為最多就是買的那張股票拿來當計算紙或壁紙那麼一回事。選擇權的權利金如果沒有做好停損,可以 100% 的賠本;一樣,如果你賣個買權或賣權,你需要付保證金,那賠的也有可能是那保證金的 100%,甚至於更多。因為賣方策略的風險其實就是無限的。以買方策略來看風險雖是有限,可是對我這種小本經營的投資者來說,賠掉一張股票或 100% 的權利金可是非同小可啊!例如買入買權一口的權利金是 100 點(一點值台幣 50 元),買入 10 口成本就是 $50000 元 (100 x $50 x 10),要是全虧的話,即使說這是風險有限,但也足以讓一些投資者心裡淌血。
二、獲利無限:
一樣的,這種也是鼓勵投資而已。沒錯,用小小的權利金有可能有倍數的獲利,但是那是大漲或大跌才有的機會,更何況一般的股市行情大約至少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時間都是緩步的漲跌,哪來那麼多獲利無限的機會?而且就算在大漲大跌的時候,投資人也難免會不放心而提早獲利了結,那能賺個三、四倍的利潤就已經相當不錯了。所以也沒真的是"獲利無限"啦!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投資理財(0003) - Options:選擇權有什麼好處與用途?



選擇權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至少有四點:
一、 交易較股票有彈性:
買賣股票基本上有兩種選擇,不是買就是賣。當然也有融資跟融券沒錯,但是那也不外乎借錢(作多)和借券(作空)來買賣。可是,選擇權可以用不同的角色(買、賣方),不同的標的(股票或指數),不同的履約價或點數(如果是以加權指數作為標的)與買賣權作許多不同的組合。例如,在行情看大漲時可以買進買權(Buy Call)。行情看大跌時可以買進賣權(Buy Put)。行情看小漲時可以賣出賣權(Sell Put)。行情看小跌時可以賣出買權(Sell Call)。還可以綜合以上的策略做更進一步的組合來避險等等。這些是在股票交易當中沒有的選擇。
二、財務槓桿:
買賣股票動輒台幣上萬塊,太便宜的還要怕不知道什麼時候那股票會變壁紙。當行情在高檔時要挑家獲利較高的公司十幾二十萬台幣也是很平常的。選擇權則可以讓你只花幾千塊或甚至幾百塊就可以作的。以幾千元獲利個一兩千元的機會並不少,算算也有個20~30%的獲利率,應該算相當吸引人的。有時候如果有大漲或大跌的行情,選擇對的操作策略的話,數倍的獲利率也是有可能的。不過還是要看個人功力、經驗還有運氣。
三、避險:
當投資者不確定市場的方向時,投資者可能買了股票希望行情上漲,可是又怕萬一下跌,這時候可以買進賣權(Buy Put),付出小額權利金,就如同買個保險。如果行情下跌,選擇權所賺得的多少可以彌補股票的損失,也等同把當初買股票的成本降低了。這也是個好的避險方式。
四、延遲投資決策:當行情不穩時,投資人可以選擇買入時機。例如如果目前正在做區間整理,投資人不想現在買進,則可以選擇當股價或指數上漲超過了阻力時的價位再買進,這樣可以避免貿然買入或賣出標的物的風險。

基於這些好處,選擇權應該算是個不錯的衍生性商品,具備了高獲利率與低成本的優點。是我們這種沒有雄厚資金作後盾的市井小民可以嘗試的賺錢或避險的工具。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投資理財(0002) - Options:不錯的一篇訪談 - 選擇權當沖 (轉貼)



今天看到一個不錯的訪談,是關於選擇權當沖的技巧,蠻值得學習的:

(以下轉貼自: http://blog.sina.com.tw/new_future_power/article.php?pbgid=41517&entryid=468486)

選擇權當沖王子-------神奇傑克-----訪問實錄
神奇傑克是個不起眼的小夥子。有一天,他在自家後院撿到一棵魔豆。種在地上就長出高與天齊的豆藤。傑克沿著豆藤爬上天庭,溜進巨人看守寶藏的城堡裡,經過跟巨人一番戰鬥之後,最後奪得金銀財寶,滿載而歸...........。

全世界的投資市場,三不五時,就會聽到類似神奇傑克的故事。--以很少的資金,在某一個投機市場發跡。

今 天我訪問的這一位營業員,是我親眼目睹,以不到十萬元的資金,在十天之內創造一千口選擇權業績,〔平均每天一百多口〕,並且還有數萬元之盈餘。--正如期 貨業界名言:過去的績效無法保證未來績效。並且,作者本人並不鼓勵投資人從事當沖交易。但是,這種操作技巧,背後一定有某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

問:
當沖交易,除了替期交所和期貨商創造業績之外,您認為還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嗎?

神奇傑克:
台灣股票市場,許多搶短線的散戶們,天天待在證券商營業廳裡,如果當天運氣很好,搶到一個漲停板,獲利也不過7%而已。
但是,一個價平選擇權,權利金100點,淨賺他10點〔扣除手續費用〕,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以百分比的觀點來看,選擇權當沖絕對優於股票當沖。
況且,從事股票交易,面對如何去選擇會漲停板的股票,是一件很困難而費神的工作。然而,從事指數選擇權操作,就不用這麼麻煩。

問:
您的意思是,與其從事股票當沖,倒不如從事指數選擇權當沖來得容易,並且獲利率更高。況且買進選擇權又是風險有限的投資。
但是,為何不去作選擇權的長期投資,而要做選擇權當日沖銷?

神奇傑克:
因為選擇權這個商品有一個時間價值耗損的特性,契約存續時間愈長久,權利金愈貴。
權利金愈貴,買方追加的意願愈薄弱。所以,我們只能選擇最近一個月份的選擇權契約來操作。
以選擇權的高槓桿倍數而言,每天賺取7%的利潤,累積一個星期,就有35%的利潤,這是很誘惑人的操作。
〔作者不好意思問他,怎麼可能天天都賺錢。〕

問:
就高槓桿倍數而言,期貨操作也有這項功能。為什麼不去操作期貨當沖?

神奇傑克:
期貨當沖必須具備準確的停損技巧與紀律,風險比較不可預測。
選擇權當沖可以在盤中利用其他履約價格鎖單,風險很好控制。
此外,期貨操作絕對不可以逆勢下單,操作選擇權可以利用下滾式〔down rolling〕攤平成本,就操作技巧的彈性而言,選擇權顯然靈活的多了。

〔作 者按:所謂下滾式攤平成本,就是價差交易。例如買進4600call,行情下跌,可以賣出4600call認賠,同時買進4500call,移動損益平衡 點,提高獲勝機率。實際上付出的成本只有兩個履約價格之間的權利金價差。這種操作技巧,應用在搶反彈低點很有效率。〕

問:
您還是沒有回答我的第一個問題。當沖交易,除了替期交所和期貨商創造業績之外,您認為還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嗎?

神奇傑克:
就交易資金規劃的角度言之,我並非把全部資金都投入當沖交易。我會去確認趨勢,建立一些7~10天的波段性的部位。不過,這些波段性部位的資金,只佔用全部投資成本的三成,當沖交易則佔用投資成本的六成,剩下一成資金則使用在部位調整的額外支出。〔例如價差交易〕。
在 建立波段性部位的過程中,如果權利金的漲幅令我滿意的話,我會以當日沖銷的技巧,盡量在當天平倉。反之,我的預期目標尚未達成,並且有信心留倉拼隔日行 情,我就會把部位鎖好,建立方向性部位。〔作者按:例如鎖成不對等跨式部位(偏多跨式strap or 偏空跨式strip),或價差部位〕。

問:
您的意思就是說,盡量不要賭明天的方向,只要有滿意的獲利,就可以當天出場。有信心賭隔日行情的話,也只能夠使用三成的資金即可。
請問,您如何分辨那筆交易屬於波段性部位,那筆交易屬於當日沖銷部位,難道您自己都不會搞混嗎?

神奇傑克:
我不會在開盤的時候就去預測明天的行情。開盤的時候,就應該做好今天的交易。所以,前半場交易就以當沖為主軸。等到接近收盤的時候,才會產生波段性部位,建立我對於明天行情的觀感。

問:
請問您操作當日沖銷的秘訣?

神奇傑克:
選擇權的權利金跳動幅度,跟標的物價位跳動幅度很有關係。〔這種關係就是希臘字母Delta〕。我要選擇適當的履約價格,讓它的權利金跳動幅度大約在10%至20%之間。這是我的當沖獲利目標。
所 以,我選擇的履約價格,權利金點數大約在100點至150點之間。〔作者按:距離到期日20多天的選擇權契約,價平附近權利金點數就是這個數目。〕以 100點至150點之間的權利金,跳動10%至20%之間,就可以產生10點至30點的獲利空間。〔作者按:價平選擇權Delta=0.5,也就是說,標 的物跳動60點,權利金大約跳動30點。目前台灣加權指數每天跳動幅度應該都有50點左右。〕
大於150點的權利金,買方追價意願不高,雖然Delta值更高,但是買賣價差〔bid-ask spread〕偏高,會咬掉跳動幅度的利潤。並且價內選擇權成交量比較小,會產生交易風險。
小於100點的權利金,Delta值偏低,無法充分反應標的物的跳動幅度,也就無法滿足我的獲利目標。

問:
您假定的權利金100點至150點之間,是距離到期日約20多天的價平權利金。如果距離到期日不是20多天,權利金就不一樣了。請問您的取捨標準如何?

神奇傑克:
剛換月的選擇權契約〔距離到期日30天〕,買賣價差比較大〔可能是台灣交易者對於新契約特有的適應不良症候〕,當日沖銷操作上會比較困難。
距離到期日兩個星期,時間耗損速度加快,當日沖銷的操作也會比較困難。
所以,當日沖銷最好的日期,就是在距離到期日15天至25天之間。
至於,距離到期日只剩下一週的選擇權,因為價平附近的gamma值增加,導致Delta變化速度加快,權利金的跳動幅度增加,當日沖銷的獲利率反而會提高。

問:
您的意思是認為,不同期間,當日沖銷有不同的操作難度。請問,您遇到最大的操作難度是什麼?

神奇傑克:
波動率下降,會導致預期的權利金跳動幅度縮小。例如,今天的隱含波動率突然下降兩個百分點,使得當日沖銷的利潤相對減少。

問:
按照您的說法,契約到期日期間長短,和波動率的變化,都會造成當日沖銷操作上的困難。那麼,您的致勝秘訣是什麼?

神奇傑克:
當日沖銷最大的秘訣就是Timing。從盤勢的分析確認獲利空間,選取適當的履約價格,去賺取10~20%的利潤,必須充分掌握進場的時機,也就是適當的時間點和空間點。
例如,作對方向的權利金增加幅度,如何從7%增加至14%,最後增加至21%,這中間的過程,隨著標的物的價位變動而變動,都必須充分掌握變動時機。這方面,可能就是長期經驗的累積,以及培養對於價位數字的敏感性。

〔作者按:任何操作能夠致勝的因素,都是取決於時機的掌握,長期累積的經驗,以及嚴格的操作紀律。本文對於神奇傑克的訪談,只是忠實呈現給讀者,他個人的觀點與經驗。或許,其中有值得讀者參考與學習的地方。〕

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投資理財(0001) - Options:簡介


什麼是選擇權("Options")?選擇權可以是一種以小博大的投資工具,因此許多社會新鮮人甚至於在學學生用自己有限的積蓄來投資以累積財富。因為相較於股票動輒以幾萬甚至幾十萬作為輸贏的成本,選擇權具有以較少的成本,卻能獲得較高的投資報酬率的吸引力。不過操作不當而導致本錢盡失的可能也還是有的,所以還是建議先做做功課。

和一般的股票交易一樣的,選擇權也是需要有買方和賣方才能 "交易"。只不過買賣的不是股票,而是交易股票的權利 (就是所謂的買權 Call 和賣權 Put)。

打個比方說,雜貨店老王因為生意競爭越來越激烈,跟連鎖超商實在很難拼,突發奇想索性用個更先進的交易模式 "雜貨選擇權"來試試看有沒有轉機。(當然這個例子在實際生活上應該是行不通的,因為物價沒有像股票或外匯變動量大又難預測。在此僅為幫助了解與記憶。)
今天顧客老陳來店裡想訂米 100 斤。因為不是很急是半年後請客才要用的,老王剛好拿老陳來試試看這套 "雜貨選擇權" 的交易模式:
假定今天是二月一日,而老陳要在八月十八日買到米 (標的物 "Underlying Asset")。又因為近來物價越來越貴,於是他們約定好,交貨當天老陳有權利 (買權 "Call") 以一斤 30 元 (履約價 "Strike Price" 或 "Exercise Price")向老王買下 100 斤的米 (目前市價一斤 25 元 "Market Price"),不過老陳得馬上拿出權利金 ("Premium") 200 元,這跟訂金不同,訂金是可以抵貨款的,權利金是不能抵貨款的。到時候如果市價超過 30 元則老陳可以用 30 元一斤的價錢要求履約;然而如果低於 30 元,則老陳可以看情況選擇履約與否。至於老王既然收了權利金,他只有被動的配合老陳履約的決定。所以老陳(買方)的情況可以說是損失是有限的(權利金),利益卻可能是無限的(履約價與市價的價差);反之老王(賣方)則是利益是有限的(權利金),損失卻可能是無限的(履約價與市價的價差)。 因此老王跟老陳的損益圖應該是:









由此可見,只要市價高於 3200 (30元 x 100 斤 = 3000 元 + 權利金 200 元),老陳就賺到了;而老王就虧了。反之,如果市價低於3000 則老陳應該會選擇不履約所以老王就賺了權利金。如果市價介於 3000 與 3200 老陳可以視情況決定履約與否。